总局举行“未来勘探系统”无人机应用演练
近日,总局在新疆精河举行“未来勘探系统”无人机应用演练。本次演练具有“多场景、多机种、多任务”的特点,围绕地质勘探全过程的重点环节,充分发挥无人机优势,实现了野外信号传输、地球物理探测、勘探物资运送等方面的模式创新,为绿色勘探、智能勘探“插上了翅膀”。
“未来勘探系统”是总局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要求,落实国资委党委有关要求,积极发挥“三个作用”,深挖地勘行业需求,以AI赋能产业焕新,建设安全、绿色、高效勘探系统,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并实施打造。该系统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平台升级传统产业,并依托领域大模型开发找矿人工智能模型,通过地勘智能体建立冶金地质未来产业,增强综合实力。此次进行演练的无人机系统,是“未来勘探系统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此次演练通过“无人机集群+智能装备”的创新模式开展地质勘查作业,共有9架飞机5种机型2种智能装备参加作业演练。其中,有2架中继通讯无人机先行从会场起飞飞往52公里外的作业矿区,构建两地通讯链路,保障作业现场画面和信息传输;随后2架航空测量、航空磁法无人机起飞飞往作业矿区,开展现场勘查探测演示;紧接着,4架地勘重载运输无人机在作业矿区开展交互作业,有将小口径智能模块化钻机、踏勘机器人、生产生活物资从山脚下驻地运往矿区作业现场的,也有负责将作业现场的岩心运输至山脚下驻地的;最后,有1架长航程重载运输无人机将山脚下的岩心运回勘探会战会场。整个演练用时2小时,达到了高效协调应用作业预期效果,为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勘查提供首例创新方案。
下一步,总局将全力提速未来勘探系统研发进程,加快打造地勘智能体,逐步形成 “空天地一体化感知——云端智能决策——无人化执行” 的全新作业范式,为地勘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全新活力。